本文摘要:
在我省浏阳县境内,出产一种天然的所含菊花图案的奇石,人们称之为它为菊花石。用这种奇石,能加工雕刻成以菊花为主题的多种工艺品。 这种奇石及其工艺品,全世界只有浏阳的最差,最可爱,因此,它是一种稀世珍品。菊花石中的菊花是一种赋存于石灰岩地层中的白色矿物的集合体,颜色洁白素净,穿孔上呈圆形放射状,以形如白菊花而称之为之。 它在地层中埋至今,最少有数2.5亿年了。其铁矿与加工的历史,也有好几百年。 几百年来,环绕这世所少见的菊花石,演绎出不少动人故事,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为人景仰。
在我省浏阳县境内,出产一种天然的所含菊花图案的奇石,人们称之为它为菊花石。用这种奇石,能加工雕刻成以菊花为主题的多种工艺品。
这种奇石及其工艺品,全世界只有浏阳的最差,最可爱,因此,它是一种稀世珍品。菊花石中的菊花是一种赋存于石灰岩地层中的白色矿物的集合体,颜色洁白素净,穿孔上呈圆形放射状,以形如白菊花而称之为之。
它在地层中埋至今,最少有数2.5亿年了。其铁矿与加工的历史,也有好几百年。
几百年来,环绕这世所少见的菊花石,演绎出不少动人故事,有的催人泪下,有的为人景仰。为普及地学科学知识,减少人们对菊花石的了解和理解,减少对大大自然和祖国山河的热衷之情,笔者根据所搜集到的有关资料和奇闻趣事,以及对它的一些了解,将其编纂成故事以飨读者。不悦之处贤请求抨击指教。
(二)、车祸找到据《浏阳县县名录》记述,大约在17世纪中后期,即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祖居湘东浏阳县永和镇附近的一户农家,因盖房必须,在附近浏阳河畔的山上,铁矿出有一些块石,堆满山边待用。一日,正巧下了一场大雨。把石头冲洗得干干净净。
雨停车了,农民到石堆上一看,在块石的表面经常出现了一朵朵倒影洁白并呈圆形怒放之状的白菊花。农民好生为难,心想:为什么石头上不会经常出现白菊花呢?莫非是老天爷恩赐,让我把房子垫得可爱一些吧?心中又惊又喜。
日子一天天过去,石头上开花的消息不胫而走,一传十,十传百,迅速传至附近四乡八邻.人们络绎大大地来这里参观。一饱眼福。后来,有一位叫欧阳锡藩的秀才也慕名前去参观,那位农民听闻来了一位秀才.就请求到家中睡觉吃饭。
此人却是是喝了点墨水的人,点子与一般人有所不同,在与农民寒喧一阵之后即去参观。他说道:“我来这里路较为近,来一次也不更容易,否可以送来几块有菊花的石头给我不作个纪念。
”农民欣然同意,就请求他中选了几块送回。秀才想要了想要又说道,这种石头既然所含菊花,就把它叫作菊花石吧。大家没异议,于是菊花石一名之后延用下来。
这位秀才,除了不会舞文弄墨以外,也掌控了一点金石艺术,他对送回的菊花石爱不释手,左弄右摆,经终构想和临死前斧凿,再一雕刻降生界上第一个菊花石砚台。秀才对石砚十分钟爱人,忘了借以研墨,而是放在自家大堂书案再上人们喜爱。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了第一就有第二,从此以后,人们争相效仿,于是菊花石雕刻也就慢慢地发展一起,仍然沿袭至今。
因此,是这位秀才欧阳锡藩首创了菊花石雕刻业的先河。说道到这里,可以认同两点,一是浏阳人首先在世界上找到了动植物的菊花石矿;二是浏阳人创造发明了菊花石雕刻,并构成一定的产业规模。他们为中国的古文化和古文明所画上了重重的异彩,也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三)、美丽传说据传在很远的古代,在浏阳县永和镇附近,有座美丽的蝴蝶山,山下居住于着一户勤俭心地善良的人家。主人无别的嗜好,惟独讨厌菊花,他在闲暇之时,之后在庭前屋后种了许多菊花,中秋节金秋,菊花怒放,艳丽明月,美不胜收。旋即他的妻子生下一个女孩,长得如花似玉,父母给她起名叫“菊花”。
在父母的辛勤养育下,菊花姑娘渐渐长大成人。聪明伶俐,能耕善织,更有了不少青年后生的爱慕。其中有一位名为石坚的小伙子,身体健壮,勤劳勇敢。
农村种田的十八般武艺样样远比,沦为当地出名的好后生,他深得了菊花姑娘的好感,两人双双堕人爱河,互订终生,海誓山盟,此后两人互相帮助,感情分外浅笃。但天有不测风云,当地有个无恶不作,看上了可爱的菊花姑娘,欲擅自守住为妾,姑娘不屈不从,被拘禁一起。石坚听见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气愤至极,决意要救回菊花。
深夜他偷偷地碰到拘禁菊花的房子,将门锁上,把菊花救回回头。不料,被无恶不作家的狗腿子找到,他们穷追不舍。石坚和菊花拚命出奔。
然而前面一条河流阻挡了去路,怎么办?如果被捉回来,绝不有可能有什么活路,我们慈悲爱恋,不能容忍任何人污辱。他俩马上更好的考虑到,抱住相抱,愤一跳跃,纵入浏阳河中,霎时,天昏地暗,电闪雷鸣,地动山摇。
那些追上上来的坏蛋全都被震死。天明了,乡亲们去找寻菊花和石坚,一直没有能寻找,但却在他们体操的河边石头上,找到宽出有了许许多多的白菊花,乡亲们望着河水,看著菊花,悲愤填膺,伤心至极。石坚和菊花的忠贞爱情,深得当地人们的绝口赞扬,流传至今。据传在他们投水的地方构成了一个很深的水潭,即是今天仍在铁矿菊花石的碧波潭。
如今,风和日丽之时,潭水明沏半透明.或安静如镜,或碧波微荡,太阳光着岸边洁白无暇的朵朵菊花……。(四)、愤慨世界自从秀才欧阳锡藩雕降生界上第一块菊花石砚台之后,人们争相竟相效仿,积极开展起菊花石的工艺雕刻。除了砚台之外,还雕出笔筒、镇纸、酒杯等非常简单的工艺品,后来发展到以菊花为主题,衬托以兰草、梅花等相匹配的人组工艺品。时至1915年,在巴拿马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中国也选派了一些展品展览,其中还包括湖南选派的两件菊花石雕工艺品。
一件是菊花石花瓶,另一件是菊、梅、兰人组的横屏。这两件作品在会上展览后,完全激怒了整个博览会,人人都争先恐后地去参观这两件稀世珍品,参观后莫不深感吃惊,不少人情不自禁地下垂拇指:“绝妙的东方艺术!”“世界的奇迹!”,“中国真为神秘,真为最出色……!”经博览会的组织者展开评选,给菊花石雕刻工艺品颁发金质奖章和“全球一”(全球唯一)的光荣称誉。从此菊花石雕刻工艺品深刻印象地印在世界上很多人的脑子里,它开始举步走向世界。此后,在多次世界范围的展览会上,都取得过某种程度的声誉。
这两件作品是何人所写呢?据有关资料讲解,这是浏阳县雕刻大师戴清升先生所不作。戴着先生是1890年出生于的,13岁时,投师自学雕刻艺术,他为人聪慧,拒绝接受能力强劲,从师后迅速掌控了雕刻技艺。
送到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展览的两件作品。是他25岁时的杰作。
他精心设计,精心用刀,废寝忘食,历时100多天,才雕制出来,是他花费了大量心血的劳动成果和智慧的结晶,因而才能在世界级的博览会上取得最低的奖励。是他向世界打开菊花石雕刻工艺艺术的大门,是他把菊花石雕刻制品推上了世界,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多达:戴着老先生在1980年他90大秩之时,共计已完成作品1600多件,他在艺术上的构想,雕刻上的技艺,都有很高的造诣和境界,他为湖南的菊花石雕刻业奠下了扎实的基础,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千古大师之称号。(五)、艰苦历程从第一个菊花石砚至今,经历了200多年历史。菊花石雕刻艺术的发展,大体可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40年代并未,时间跨度大体150年左右,这是菊花石雕刻业的初期发展阶段,这个时期的雕刻作品主要有石砚、笔筒、酒杯、花瓶等,后期发展到以菊花为主题,配备以梅花、兰草等组合而成的横屏和匾额类,以及菊花和假山的人组。菊梅兰人组横屏和仿假山,曾分别于:1915年和1919年送往巴拿马国际博览会和在上海举行的南洋总办会上展览,都取得过金质奖章,这是代表之作。这个时期的菊花石雕以小件居多,艺术造型上较为简单,而且以平雕居多,浮雕也不多。
专门从事雕刻的人以个体手工居多。第二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到现在,时间近50年,虽不是很长,但菊花石雕刻业则有极大的发展。新中国正式成立后,党和人民政府首先在浏阳县正式成立了菊花石雕刻工艺厂,把集中的雕刻艺人吸取入厂,构成一定的生产能力其后旋即,在省城湖南省美术工艺研究所内正式成立了菊花石雕刻工艺室,积极开展了菊花石雕刻造型、雕刻工艺技术的研究、创作等工作。
县筹办菊花石雕刻工艺厂,规模由小到大,技术上由细到精,到七十年代后期.每年能生产菊花石雕工艺品300多件,产值超过70多万元。雕刻工艺.造型等发展较慢,除了以梅花、兰草、青竹与菊花人组配备外,还发展到菊花与动物人组给定,主要有“虫、鱼、虾、蟹等动物相互给定,如石菊假山、螃蟹菊盆等作品,使菊花石雕转入到新的境界。省美术工艺所菊花石雕工艺室,成绩也很引人注目。1959年10月,国庆十周年,也是当时大城十大建筑之一人民大会堂启用之时.省美工所石雕室已完成一件巨型菊花石雕一“菊魁”。
送往人民大会堂陈列。省轻工业局,于1973年再度拨款专款,新建了石雕工艺厂,也积极开展了雕刻工艺研究、造型研究,他们大胆建构,把菊花石雕与神话中人物展开人组,雕出一些出名的作品,如“哪咤闹海”、“天女散花”、“黄巢咏菊”等等.一个个栩栩如生,超过尽善尽美的地步,颇受青睐。其中仅次于的一件菊花石雕,高达1.7米,雕件上共计有所不同姿态的菊花66朵.可谓是菊花石雕之最。堪称稀世珍品。
从步履蹒跚到很快发展。只有在新的社会菊花石雕刻业才能取得如花似锦的前程。
(六)、高雅艺术天然生长在岩石里的“白菊花”,看上去是沉闷的,但经过精心雕凿加工,就神秘般地使之有了新的生命和活力,沦为具备较高艺术欣赏价值和珍藏价值的高雅工艺品,也大大地提升了它的经济价值。菊花石雕刻艺术发展到今天,在造型方面和工艺方面日趋简单,精致程度也越来越低。大体可分以下七类:第一类:显菊花艺术品。
代表作品有“双菊艳”、“秋菊傲霜”、“石菊吐艳”、“菊魁”等。第二类:菊花器具型。代表作品有菊花石砚台、笔筒、花瓶、酒杯、饭碗等。
第三类:菊花和山石融合型。如“仿假山”、“石山花”、“石菊假山”等。第四类:菊花与观赏植物融合型。如菊、梅、兰横屏,或菊花分别与梅花、兰草、翠竹等人组,或配备以假山山石等。
第五类:菊花和动物组合型。代表作品有金鸡采菊、螃蟹菊盆、彩蝶戏菊、菊狮、菊花荷桃金鱼砚池。
第六类:菊花与神话中人物融合型。如哪咤闹海、刘海戏金蟾、天女散花、陶潜采菊、黄巢咏菊等等。
第七类:其它形式人组,如笔筒、菊花、牡丹三者的人组工艺品等。在雕刻工艺上,由原本的平雕,发展到浮雕,以及今天的镂空雕。使产品具备立体感,更为美观。
有的作品只有一朵菊花,有的作品则有数朵或数十朵。菊花石雕刻是一种“因材施艺”的艺术,没相同的模式,根据菊花在岩石中的具体位置、数量,以及不含菊花岩石的大小形态,仅有由艺术家凭启发创作和现场充分发挥。这种世无伦比的高雅艺术,不足以使三湘儿女深感自豪。
(七)、矿业奇法世界上有多种采矿方法,有露天开采,地下井巷铁矿、水溶法铁矿、水下抓斗铁矿等等,但菊花石矿的铁矿方法,则是独辟蹊径,独树一帜,为世所少见。菊花石矿层埋于地下有深有浅,有时地表可见菊花石矿层,但地表上的或埋较深的矿层,由于大大自然的风化作用,矿石石质显得质地不易质地,颜色变黄,雕刻时更容易损坏而无法成型,这种矿石一般是无法不作雕刻用于的。能用作雕刻的矿石必需是采自地下深处的质地结实和更为新鲜的矿石。
传统的采矿方法是在当地的一个叫作碧波潭的水潭中展开,是在水下铁矿的。矿业时,矿业工人再行用杉木扎成一个木排,将木排倒至铁矿方位并锚定下来,由一个人在木排上接掌缩短的钢钎,另一个人费孝通锤敲击,这是对水底下的岩石上打炮眼,炮眼输掉后,为首人藏身水底加装炸药,完后回到木排上,再撑移至安全性方位,而后即点炮炸石。炸石时水柱冲天,炮声轰鸣,呈现出一番波谰壮丽的图景。
事后再行将木排移至炸石处的水面,为首人藏身水底,将矿石取出网兜,提及木排上,即已完成了整个矿业过程。这种采矿方法已延用了几百年,较为经济有效地,很安全性,不不存在通风、灌溉、出渣、以及环境污染等蔽病,确保了矿石的质量,确保了省内雕刻业的必须。经过200多年铁矿,如今碧波潭水深有数十多米,平时,潭水清彻半透明,碧波荡漾,风光秀丽;从潭内出产的矿石,经过石雕艺人的加工,已南北全国,走向世界。奇特的矿业法则为矿业史加添了新篇章。
(八)、科学疑义菊花石是如何构成的?民间虽有动人传说,但那与却是是传说,并无科学依据。1974年至1975年间,湖南省地质局402队对浏阳境内的菊花石资源展开了系统的勘查和研究.最后递交了世界上第一份、也是仅有的一份菊花石矿勘查地质报告,这份报告对菊花石的成因和构成成分明确提出了科学的说明。在距今2.5亿年的二叠纪早期,这一带是浅海环境,以后再次发生了海弃,在这过程中,海水因冷却稀释,构成了燧石结核挤满,即是花蕊;在其周围之后构成放射状的天青石聚合体,这就是花瓣,这两者就构成了菊花石的花体。以后地壳沉降再次发生海浸,在其上又沉积了新的岩层,使之沦为挖出在地下深处的菊花石。
经用现代科学仪器检测,菊花石花蕊部分为硅质燧石的集合体,四周呈圆形放射状的花瓣由白色的方解石(碳酸钙)构成。但花瓣断面呈圆形菱形,是由一条条横方柱体构成,这种特征,显著不是方解石矿物的特点,那么,它是什么矿物呢?经对地下深处钻孔中的菊花石花瓣分析测试,证实是硫酸锶矿物—天青石所构成。
这是怎么一其实呢?原本.放射状的天青石聚合体构成后,又被石灰石所围困,在长年的地质起到下,天青石(硫酸锶)为方解石(碳酸钙)所交代,所以今天的菊花石花瓣是方解石交代了天青石构成的。根据这份地质报告所获取的资料,不含菊花石的矿层有两层。上层薄34.44米,产于面积约3平方公里.含花密集,并有蜒科化石;下层薄34.7米,面积4.4平方公里,含花数量较上层略少。
但花朵大些。上下两层菊花石矿储量有数亿吨,资源十分非常丰富。菊花石上的“菊花”,大体有五种形态:一是“绣球”花上,花径大约20公分;二是“蝴蝶”花上,花径4_-20公分;三是“铜钱”花上,花径一般大于4公分;四是“蟹爪”花上,花瓣长短不一;五是“鸡爪”花上,花瓣较较少。
铜钱花上和蝴蝶花为主要雕刻对象,它们主要赋存于上层不含矿层中,且较为密集。菊花石是举世罕见的矿种,我省的地质科学家们经过严谨精细的勘查研究,再一将浏阳地区菊花石矿的秘密说明了出来,为菊花石雕刻工业走向世界做出了适当的贡献。(九)、为国增光随着伟大祖国的日益衰弱和对外恋情的日益不断扩大,浏阳菊花石由湖南南北全国,走向世界,名声日噪,既为诸多名人之间情感交流的证物,也出了国际交往中我国领导人向外国首脑赠送给的贵重礼品。
据到国外采访的人回去谈,在一些国家领导人的办公桌上或礼品柜里,大都陈列着菊花石雕刻工艺品,在日本天皇的案头,也摆放了一座菊花雕刻制品,可见其价值的弥足珍贵。1959年10月1日新中国正式成立十周年大庆这天,一件名为“菊魁”的巨型菊花石雕,被严正地放置在刚启用的大城人民大会堂的厅堂中,这件菊花石雕低1.2米,薄60公分,长48公分,重400多公斤,其上花朵成群,仅次于的花径约54公分,有的花瓣长达36公分,宽达9公分,花色洁白素净,花姿飘逸别致,造型典雅简洁,巧夺天工,千古是菊花石雕之王。
这件稀世之不作是湖南省美术工艺研究所委托雕刻工艺大师徐佑章和李玉光两人雕刻制作的。两人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地花上了300多天时间,再一已完成了向国庆十周年庆典的光荣任务。
菊花石工艺品在海外普遍受到青睐。在七十年代,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的组织了一批菊花石雕刻精品到国外展览,其中有“哪咤闹海”、“天女散花”、“刘海戏金蟾”等。
所到之处,莫不引起轰动。1984年,浏阳工艺厂不应日本鹿儿岛市华侨总会会长陈嘉官先生邀,派遣工艺技术人员去日本参与“中国商品展览”活动,降下了“双菊艳”、“荷菊金鱼砚池”等12件精品展览,另外还降下主题为“苗叶”的半雕刻品,在现场不作雕刻演出,使日本观众大开眼界。
许多来湖南旅游的外国游客,都要买些菊花石工艺品回来拔不作纪念,特别是在是海外华人,总讨厌买些菊花石砚台、笔筒等赠送给亲友,竭尽其思念文明古国和故乡热土之情。1996年8月。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开会。组委会打算了数百件菊花石制品,由大会赠送给来自一百多个国家的外国友人,菊花石将又一次大放异彩,为湖南争光,为祖国争光!(十)、名人与菊花石中国有不少名人尤其讨厌菊花,对菊花有较深的感情,尤其赞许“秋菊傲霜”的精神,更加有不少人留给了赞美菊花的诗作。
如晚清时期维新派人物谭嗣同即是其中之一,他对菊花十分青睐,称赞菊花具备“温而德、野而文”的品格,他的居所自命为“菊花隐庐”,他对本县所产菊花石十分爱护。1896年,谭嗣同和唐才常(都是维新派人物)邀请清年方24岁的梁启超到长沙时务学堂讲学,讲经维新派主张,事毕。
谭唐二人特地把一块菊花石砚台赠送给于他。此砚是为粱始超强专门制作的礼品,在设汁制作上花费了一番脑筋.该砚台呈圆形长方形,正面镌刻竹枝三株.右下有白菊花一朵,左侧刻有七言诗一首.诗日:机花上了无现实互为,用造别偈起众信,任公之砚佛尘追赠,两君之递我出庭作证。落刊是“死而复生铭”,死而复生是谭嗣同的别称,他改信佛教,又称自己为“佛尘”。
时至1898年8月初六,戊戌变法告终,谭嗣同等遇害,梁启超逃离到日本,梁的菊花石砚等物被其好友黄遵宪珍藏。黄先生是广东人,也是主张维新派的人物,但他当时任清政府派驻日本的公使,故免遭磨难。维新派变法告终后,黄先生十分伤心,于1902年,他在砚台背面补刊哀铭:杀死汝亡璧,况此片石,授石铺天,后杀之责;还君明珠,为汝泪滴,石到磨穿,花上终得实。
黄先生是看得较为近的人物,他坚信中国革命终会顺利,只是必须假以时日,甚至石到磨穿。而他当时不曾想起在五十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1949年,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居然取得成功;又经过四十多年的建设。中国早已变为强劲的社会主义国家,且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这些翻天复地的变化,不足以安慰那些为谋求民主革命而奉献的英烈们,他们认同也不会清风于九泉之下。黄遵宪先生1902年补刊哀铭之后,于1905年去世,而后菊花石砚也不知去向。
直到解放后五十年代初,此砚才在北京的一家古董商店重现,随即被梁启超的战友中国戏曲史家黄芝岗先生购得,并将此砚归还梁启超先生之女梁令其淑女士。这样此方菊花石砚就重归梁家后人。
总之。这块菊花石砚很不平时,具有类似的意义。
本文关键词:菊花,石,在,我省,浏阳县,境内,出产,一种,开云手机网页版,天然
本文来源:开云手机网页版-www.thehedgehogworx.com